虚拟动物园

教学分享 |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动物形象研究的虚拟动物园设计

作品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动物形象研究的虚拟动物园设计》

作者:王一帆(清华美院视传系硕士研究生)

指导教师:陈楠 教授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动物形象研究

可能因为喜欢宠物的原因,我一直对动物形象研究特别感兴趣。在研究生学习的三年里,深受导师陈楠教授关于中国传统设计哲学、符号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实践的影响,使我产生了在毕业设计中建构一个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的动物世界的想法。这个选题得到陈老师的支持与鼓励,在一次次讨论中明晰了创作的框架,动物不仅具有生物属性,而且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符号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动物这个专题的梳理可以设计一个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趣的学习、交互平台。

undefined

动物形象墙

在开题选题阶段,我希望延续《设计思维与方法》课程中的研究与创作方法,即通过设计研究寻找并提取暗藏于形式背后的“道”,从而建构一个完整的体系。最终以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动物”作为切入点,串引与之相连的文化符号体系,从元素梳理、角色设定到再创造环节。把创作概念从单纯表现动物造型提升到“以动物为线索达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哲学中的动物形象


中国传统哲学在以“天人合一”为主的观念下,把动物和人看成没有分别的生命。不只是中国,许多古文化中都有人与动物相结合的形象。

undefined

古中国伏羲与女娲、古埃及阿努比斯神、古希腊潘神

表现吉凶好恶的动物形象


人们认为动物是上天向人间施降的能带来祯祥、辟除灾厄的信使,他们的出现会给人们带来好运。

undefined

汉代开始流行的四神兽

表现等级制度的动物形象

undefined

明清官服补子动物形象与官阶相对应

宫廷中的动物形象


undefined

宋徽宗瑞鹤图、明宣宗麝香猫图、清乾隆十骏图

文字书写系统中的动物形象


undefined

马字的演变(从右至左)

传统绘画中的动物形象

undefined


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动物形象

undefined


传统雕塑中的动物形象

undefined


“盛禽苑”虚拟动物园设计

我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收集了一千多幅动物主题的图片资料及相关文字描述,挑选了其中三百余件形象作为初始样本设计了一座虚拟动物园。创作过程经历了多次的修改,并不断纠正方向。在与导师的讨论中逐渐明确在毕业设计实践中应该以更加年轻、更加符合当下审美与沟通的交互方式与传统阅读媒介相结合的设计呈现的手段与形式。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

<<  滑动查看设计研究手稿  >>

名称设计

虚拟动物园名为“盛禽苑”,意思为“盛养动物的宫苑”。

undefined

标志设计

导览图设计

导览图相当于一张虚拟地图,场馆的分布是根据方位与神兽的关系大致确定的,分为朱雀林、青龙岛、玄武滩、白虎山四个区域。

undefined

虚拟动物园导览图设计

门票设计

虚拟动物园的门票并不具有实体门票的功能属性,而是作为一种纪念卡片来增加交互体验。

undefined

不同票种随机生成右侧图案

网站设计

网站设计将形象研究与视觉系统相融合,作为虚拟动物园的线上宣传入口。

虚拟动物园网站游览效果

undefined

虚拟动物园网站宣传折页设计

手机端h5设计

虚拟动物园的手机端交互设计利用了html5技术。观众可以左右滑动以及拉近推远,模拟真实游览环境。

undefined

h5场景概览(马观)

undefined

h5交互效果(马观)

书籍设计

书籍设计部分主要由研究手册和动物图鉴两部分组成。研究手册是一本记录了上述所有研究内容的手册,内容包括研究成果以及支撑文献、图片资料。

undefined

研究手册版式设计

undefined

研究手册

动物图鉴则是以动物学分类方式为目录,展示了三百余个动物形象及其作品背景,并在每个章节后附相关的文学形象及其他文化知识。

undefined

动物图鉴版式设计

undefined

动物图鉴

展览现场

设计作品于2019年5月10日至30日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行展览。展览由墙面、桌面、互动屏幕和地面四块区域组成。

undefined

现场展览效果图

展出的主要内容包括互动大屏网站、研究手册&动物图鉴书籍、研究过程草图集等。展览期间网站外部访问量超过2000人次,也有不少热心观众留下了宝贵的评语和建议。

undefined

展览现场

undefined

评语和建议

总结与感谢

虚拟动物园的建设本身是一次对视觉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的过程,成果既可以进行交互展示,起到科普中国古代的动物形象的作用,也是将设计与文化研究相结合,起到推广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的社会意义。

undefined

我与导师陈楠教授合影

最后,衷心感谢导师陈楠教授对我的悉心教导。他在设计思维方面的点播和启发令我受益匪浅,他也教会了我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他耐心的指导与宝贵的建议对论文和设计的完成有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不胜感激。感谢美术学院七年的培养,使我有幸能与设计大师近距离学习,同时十分感谢系里、工作室同学、朋友的热情帮助和支持!最后深情感谢父母二十多年来的养育之恩,为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在设计进行到最痛苦的时候是他们的鼓励使我有动力继续努力下去。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邮箱:924405036@qq.com